學生諮商中心是一個具有彈性服務模式且提供多元項目的服務單位,透過個別諮商、小團體活動、班級講座、心理測驗實施與說明、會談場地借用、圖書借閱、同儕關懷活動及文宣資料發給等等的多樣服務型式,提供導師們有關學生各項生活適應、自我認識、人際關係、生涯探索、精神疾病諮詢等等之協助。導師可以透過電話(專線23590231,或學校分機2390-2393)、網路(helpline@thu.edu.tw)及校內各種可以連繫的管道,主動提出需要的協助需求,學生諮商中心輔導老師將與導師共同討論,盡全力提供必要的協助資源並安排相關的諮商與輔導活動。
夜間諮商是學生諮商中心所提供的服務之一,在星期一到五的晚上七點半至八點半、八點半至九點半兩個時段,聘請專業的兼任老師值班為全校教職員生服務。星期一三五晚上有固定的心理諮商老師提供會談;星期二由台中榮總精神科社工師輪值;星期四則由台中榮總的精神科醫師輪值,提供診斷的協助及藥物諮詢服務。服務採預約制,預約專線23500891或學校分機2394、2395。
當學生主動表示擬與學生諮商中心老師會談時,可以請該位學生透過電話、網路電子郵件聯絡,或是親臨學生諮商中心約定會談時間。如果學生因為害羞或不知所措而顯得猶豫時,可以請導師代為連絡學生諮商中心老師,我們將會主動與該位同學連絡,並與其確定服務的事項。
當學生主動與導師談及個人的願望與期許時,表示學生對導師對已建立信任感。導師可以透過傾聽、同理、關懷的方式,了解學生的需要與向度,導師除了可以以自身的楷模經驗及學習歷程作分享外,也可依學生個別的需要,在取得該位學生同意的情況下,與學生諮商中聯繫,由諮商中心老師安排心理測驗與會談。
當班上有學生發生事故,導師可以及時發揮安撫同學們情緒的功能,凝聚共同面對危機事件的力量。導師除了可以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外,也可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,並且可聯繫學生諮商中心老師,提供個別諮商及班級的悲傷輔導,協助同學們一同度過傷痛。
心理測驗可以以個別或團體的方式來進行,老師只要直接以電話與學生諮商中心聯絡,安排測驗類別、時間及地點即可。因測驗類別的差異,施測及說明的時間也將有所不同,一般而言施測時間約20-40分鐘,施測結果的說明約需40分鐘。如果您想知道更詳細的測驗類別與功能,歡迎至中心的網站查詢(http://stuoffice.thu.edu.tw/counse/counse.htm),或打電話到學生諮商中心由輔導老師為您說明。
當學生對於未來的生涯發展覺得困惑時,首先可以了解他需要釐清的是什麼?例如有些學生需要知道我讀這個科系將來的出路或發展如何,這個部分系上導/老師可以提供個人的經驗分享,以及有關該科系的職場相關訊息。如果學生是對於唸這個科系不感興趣,或者不瞭解自己是否喜歡這個科系時,便需要協助其探索自己真正喜歡的學習領域,此時導師可以將學生轉介給學生諮商中心,由專業人員協助學生做自我探索,讓他更了解自己的個性、價值觀與性向能力等,以協助其做選擇。
當學生開始出現頻繁的蹺課現象,或是成績不理想時,導師宜避免立即出現負面評價,例如認為這個學生不用功、逃避課業等等,或是採取漠視不加處理的方式,因為這將使問題更佳惡化。學生蹺課或成績不佳的原因非常多,可能包括學習上碰到困難不知如何克服、家裡發生變故、個人發生重大事件(例如情感因素、身體健康出問題、精神疾病等等),這個時候導師若能積極聯繫,關心瞭解學生蹺課與成績不佳的原因,並且適時提供適當的協助,都可以幫助蹺課的學生回到課堂上來,並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。如果導師發現學生蹺課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需要專業人員協助處理,可轉介給學生諮商中心。
針對與有憂鬱傾向的學生接觸時,學生諮商中心提供以下幾點建議:
精神疾病依患病的種類而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,一般而言因為目前社會媒體的大力宣導,罹患憂鬱症的學生通常比較會有病識感,也較願意尋求協助,但如果是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,例如精神分裂症或妄想型的精神疾患通常病識感會較低,就醫的動機也較弱,因此較難說服學生去接受醫生的診療。如果懷疑學生有精神疾病的症狀,可以先行了解其生活與課業學習的狀況,嘗試引導學生去思考症狀對其目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,再進一步鼓勵其就醫避免問題的惡化。另外學生諮商中心所提供的夜間諮商服務,多年來持續聘有台中榮總精神科的醫師值班,老師可以協助或鼓勵學生利用夜間的醫療諮詢,除了可減少學生直接到醫院就診的衝擊與防衛,也可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深入的評估與服務。
當您有機會得知您班上的學生遭遇重大的情感挫折時,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適時的協助。 (1) 傾聽 學生遭遇情變,心理難免悲傷痛苦,特別是如果已經交往多年,感情投入太深時,一時間可能還是感覺像世界末日,痛不欲生。這時候學生需要的不是長篇大論講道理,而是有機會讓他訴訴苦,發洩心中的鬱卒。適時的傾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您關心他,支持他,他比較有力量從傷痛中再站起來。 (2) 安排陪伴同學 學生若是剛剛遭逢情變,情緒可能十分低落。有時不僅無心上課,更有可能因為憂鬱、沮喪無法上課,或甚至有自殺的傾向。這時候可以安排他身邊比較有同理心,比較友善的同學陪伴。伴隨他走過情緒的低谷,給予精神上的支持,可以避免因憂傷過度又孤立無援而導致想不開的情形。 (3) 適時開導 當學生走過情緒的幽谷,或是情緒已經得到適度的宣洩之後,可以適時開導學生,幫助他們看到情感敗北並不是一件壞事。也許透過導師個人情感挫折經驗的分享,讓他們瞭解情感挫折似乎是人人都要經驗的事,畢竟第一次談戀愛就結婚的人幾乎微乎其微。如何從痛苦的經驗中學習長大成熟也是一件重要的功課。事後要能痛定思痛,理性分析,瞭解自己的優缺點,重新調整自己,重新再出發,讓自己活得更好,並為自己創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。 (4)? 轉介學生諮商中心 當學生的問題看起來比較複雜,傾聽、陪伴、開導都沒有辦法達到效果,或是學生情緒仍然低落,甚至有自殺的傾向時,可以轉介給學生諮商中心,由心理諮商師安排個別會談。此外,學生諮商中心兩性關係、人際關係方面的小團體也是學生可以參與學習的活動。
當您班上的學生遭逢家庭變故時,也許是父母離婚、失業、破產、罹患絕症、病逝或意外身亡等情況都可能造成學生巨大的衝擊,如果調適不來,就容易衍生學生的課業問題、情緒障礙、生理、心理等問題。這時候,您可以運用下列幾點作法,來協助學生渡過家庭變故的危機。 (1)? 積極聆聽,允許表達悲傷及憤怒 學生遭逢嚴重家變時,往往要經歷震驚、否認、憤怒、困惑、空虛、沮喪、愧疚、恐懼…等悲傷的歷程。情緒的起伏變化很大,而且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。這時候最需要別人聆聽他的心聲,聽他重複談論許多事,允許表達悲傷和憤怒。千萬不要說:別哭了!你應該振作起來!等言語,也不要阻止對方使用憤怒的字眼,積極聆聽及情緒的接納將有助於學生走過悲傷的歷程。 (2)? 片言隻字表達關心 可以用卡片、信件問候,或一通電話表達關心之意。學生會感受到導師的關懷之情,將較容易對導師產生信賴感,也較可能主動向老師尋求協助。 (3)? 肢體碰觸傳遞溫情 學生遭逢家變時,有時候不一定要和他說很多話,只要握個手或輕撫都可以傳遞溫情和憐憫。肢體語言表達的關心可能比語言的表達還要深刻。 (4)? 安排同學陪伴? 特別在學生遭逢巨大家變時,譬如親人意外死亡,在意外發生的頭一、二天格外需要有人陪伴。如果能安排一位善體人意的同學陪伴在旁,一方面有個談天的對象,比較容易抒解積鬱在心中的情緒,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實際的幫助。例如,向老師請假,打點飯食、處理身邊瑣事等。 (5) 提供實際的幫助 此時此刻學生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。例如,協助申請急難救助金、提供醫療資訊、工讀機會,或是其他相關的資源。或許也可以直接問學生有什麼需要協助的事,以便適時提供實際的幫助。 (6) 保持聯絡 主動與學生保持聯絡,更瞭解學生的景況,才能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。 (7) 鼓勵學生尋求專業協助 在經歷悲傷的歷程時,如果學生無法獨立處理自己的情緒,或是情況變得十分嚴重時,可以鼓勵學生尋求學生諮商中心專業的協助。諮商中心可以提供個別諮商或悲傷輔導,也可以鼓勵參與支持團體。